《五感十築 X GQ》珍惜的藝術|從 10+1 趟寶藏之旅,看見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風景
01. 南極:壯遊排行榜第一名
天數:18 天
困難度:★★★★
破冰船滑破冰層,耳邊聆聽著屬於極圈特有的碎裂冰聲,眼中僅剩白與藍二色,這就是南極,即便耗費鉅資、交通波折,仍是多人心中嚮往之地的南極。
在南極旅遊,沒有制式行程表,能確定的只有郵輪是前往的唯一交通工具及住宿點,食衣住行全都依靠郵輪上的資源,然而那並不代表得過苦日子,如果希望舒服旅行又希望能安全冒險,現在有專為豪華探險者設計的極地探險郵輪,如「南極追夢號」。南極因氣候的嚴峻而使得一切不斷地變動,海浪大小、冰層厚薄等因素交叉影響,每次登岸位置都不同,由探險隊員根據經驗帶領、規劃路線,旅人須得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大自然給予的一切,隨時迎來失望或驚喜。
有些時候當你足夠幸運,便能看到企鵝從沒有著力點的海中,奮力衝刺、躍上冰崖回陸地築巢的畫面;但能一次成功的企鵝並不多,看到更多的是跌回海中、甚至撞上冰崖,不過企鵝毅力非凡,總是一次次地嘗試,此起彼落,直到成功上岸為止⋯⋯觀察野生動物如何因應極端氣候而衍生的生存方式,是南極旅遊的一大看點。
而除了多變的自然景致、動物生態,旅行南極也仍有一些儀式感的體驗,如到南極的郵局從世界最南端寄張明信片,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清單之一。
然而,在這個被放置在一生必去清單之上的南極大陸,令人惋惜地是其正面臨氣候暖化的命運,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U.S.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NSIDC)2023 年資料顯示,海冰面積低點相比 2022 年已少了 160 萬平方公里,正因如此,這片冰天雪地成為眾人有生之年 Bucket List 首選。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元本旅遊
02. 哥斯大黎加:雨林天堂
天數:1 天
困難度:★★★
哥斯大黎加國土面積有一半都被原始林覆蓋,政府也相當有保育生態的意識,早在 1949 年就將享有健康環境納入人權的憲法中,因此哥國國土僅占全球土地 0.03%,卻保存 4% 的全球生物多樣性,雖然是第三世界國家,但珍惜生態的態度比起許多先進國家不遑多讓。難怪《侏羅紀公園》原著設定的場景就在哥國!
不過氣候暖化所帶來的影響仍難以避免地衝擊全世界,位於哥國海拔 1,500 公尺高的蒙特維德雲霧林保護區(Monteverde Cloud Forest),終年雲霧繚繞、滋養生物;但氣候暖化使得雲霧上升,賴以維生的物種有可能滅絕,也有可能跟著雲霧往山上遷移,排擠到更高海拔生物的生存空間,例如曾遍布於森林中的金蟾蜍在 1990 年代後就不見蹤影,廣泛被認為是氣候暖化導致的滅絕。
為了保護蒙特維德內廣泛的生物,園區每天僅限百餘人入場,若有幸進入,將有機會看見被馬雅人視為聖鳥的葵札爾鳥,在 3,000 多種植物、400 多種鳥類、 百餘種哺乳動物中盡情探索,這裏同時也被視為蝴蝶和猴子的天堂。除了步行觀賞,尋求刺激感與速度感的旅人可以選擇滑索,從樹冠層欣賞林相。
在保護區內可以入住 Villa Blanca Cloud Forest Hotel,創辦人是曾於 1978~1982 年擔任哥國總統的 Rodrigo Carazo Odio,飯店致力保護、推廣生態教育,配有帶路的解說人員;飯店附設的餐廳強調從產地到餐桌,附設自家農場,可以品嘗到黑豆飯、木薯、香料烤肉等在地風味飲食。
相較台灣國家公園一味地禁東禁西,友邦哥斯大黎加卻懂得如何在生態保育與觀光之間找尋平衡點,當旅客身歷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魔力與脆弱,不正是最棒的教育嗎?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AscentXmedia(iStock)、Villa Blanca Cloud Forest Hotel + Retreat
03. 敦煌石窟:千年一瞬的佛光寶藏
天數:1 天
困難度:★
喜愛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人,面對層出不窮的天災人禍,每一次造訪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尤其是位在絲路上的敦煌,正在一點一點消失當中。
自蘭州搭乘高鐵進入敦煌,入住沙漠旁的敦煌山莊,夜晚有星空為伴、早晨被沙漠一片瑰色照亮眼界,開啟對金色絲路的期待,準備踏入佛教藝術殿堂──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內的佛教壁畫、雕像,陸續建於西元 4-14 世紀,從 16 國的前秦到元代,顯示了中國佛教文化的鼎盛,石窟總數量達 800 多個,其中計有 492 個石窟還保存著藝術品。敦煌石窟的古文物得以保存上千年,要歸功於位處荒漠,氣候乾燥;20 世紀初被西方考古學家和探險者帶走了不少,而那些帶不走的,自 1960 年代以後,根據全球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的強降雨變多,濕氣上升,壁畫表面鹽分累積與結晶而導致剝落,使得珍貴文物受損。
因此敦煌石窟的管制越趨嚴格,以其中最具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的莫高窟為例,遊客進入採預約時段、限制人數、小團體進出解說,僅能參觀部分指定洞窟,且嚴禁打燈、拍照,唯一的光源是來自於解說員的手電筒。
為了補足未能盡數觀賞的部分,在進入洞窟前會先安排參觀 3D 立體球幕電影──夢幻佛宮,震撼度不亞於石窟本尊。石窟內的壁畫除了各種佛教神蹟故事,也有使徒弘法的過程、貿易生活等景況,多以人物為主體,可明顯觀察到各年代間的服飾、審美差異。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sihasakprachum(iStock)
04. 加拉巴哥群島:與達爾文一起探索演化論
天數:11 天
困難度:★★★
19 世紀造訪加拉巴哥群島的達爾文深受啟發,因而催生了「物競天擇論」與《物種起源》一書,影響了後代的生物學。1978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定為第一批的世界遺產;加拉巴哥在地球上擁有絕對獨特的地位。
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涵蓋 7 個大島、23 個小島、50 多個岩礁,是散布於太平洋上的明珠,屬厄瓜多領土,但又跟陸地相隔 1,100 公里,小島舉目皆是海,加上全是火山岩的特性,使得島上的生物演化出獨特的模樣。巨型加拉巴哥陸龜、藍腳鰹鳥、鬣蜥、海獅,島上奇異的生物樣態令人目不暇給,相機快門按不停。
群島彼此間不相連,有人為活動、可居住的島嶼屈指可數,且不少島嶼因應生態保育而不開放私人登島,因此從厄瓜多搭飛機至加拉巴哥後,轉而乘坐郵輪,在專業導覽的帶領下航向群島,登島探險、下海浮潛,可說是最理想的選擇。近來也有高檔郵輪品牌增加了加拉巴哥島航線花神號,改寫了此地旅遊的篇章。
搭乘郵輪體驗加拉巴哥群島,不僅是另一種旅行的體驗,旅程中融入的生態教育與不需駐留島上的旅遊方式,也能維護在地生態樣貌。
無論陸地還是海域,加拉巴哥群島皆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近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雖已將加拉巴哥群島從世界重要瀕危遺產名單中移除,然而這項決議實則與許多專家意見背道而馳,觀光業發展、外來種侵略與過度捕撈仍讓這生態之群島面臨危機。前往旅遊時,我們須以對生態產生最低干擾的方式珍惜,讓自然之奧妙仍能被後世所借鏡、學習。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蔡昇達、喜泰旅行社
05. 北韓:一場共產主義的沉浸式實境秀
天數:6 天
困難度:★★
如今韓流大熱,把首爾當家後院去玩的人多的是,但說到平壤,一時之間搞不清是哪個城市,同樣在韓半島上,全世界少數最堅持、最本格的共產主義國家──北韓,確實不會是一般人列入清單的旅遊地點,但從另個角度來看,金氏家族形塑了一套領導崇拜極致的世界觀,加之「適度」開放觀光(前提是在國家嚴格的控制之下,只讓你看到它想讓你看到的),上個世紀共產極權國家打造的「鐵幕」,世界僅此一處別無分號了,極致樣板反而形成了既荒誕又冷酷的異境,國際趨勢瞬息萬變,金氏家族導演的實境秀還能演多久誰也說不準啊。
前往北韓旅遊,並非容易之事,需在台灣報名旅行團,並飛往北京轉機,然後才能抵達首都平壤。而獨裁統治下的常民生活,是在北韓旅行的觀察重點,例如偶像崇拜。北韓四處可見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金正日父子倆的雕像、畫像,萬壽臺銅像前,經常可以看到人民獻花、敬禮的樣子。而北韓人民的服裝儀容統一性高,從小孩到大人皆有嚴格的髮禁,女性不能穿太短的裙子。又例如北韓還規定人民都必須學習才藝,旅人在國家少年宮可以欣賞青少年、兒童的歌舞樂器表演;或在宴會場合一邊用餐、一邊觀看整齊劃一至驚人程度的女子歌舞表演,而歌曲內容無非是頌揚國家及國家領導人。
北韓軍事色彩濃厚,南北韓邊界的板門店氣氛尤其肅殺,但同時也存在著只有在這裡才能獲得的特殊用餐體驗:身旁站著穿著軍服的侍者,望著想像中的 38 度線並享用著韓式料理。
神奇的體驗更不止如此,北韓有號稱世界最深的地鐵,同時兼具防空洞的作用,平均深度約 100 至 150 公尺,手扶梯單趟搭乘時間大約 3 分鐘,安排乘坐地鐵時,遊客僅能待在專屬車廂,且不能隨意與當地人民交談。其實不只在地鐵,在北韓幾乎不可能自由行動,每一步都必須由導遊陪同,種種限制令北韓的日常在外人眼中,看起來就像一齣經過精密排演的戲,可說是個眼見不一定為真的特殊旅遊景點。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林彥廷
06. 古巴:當時鐘停在 1950 年代
天數:4 天(哈瓦那市區)
困難度:★
古巴,更精確來說是首都哈瓦那,就像大型開放式古董車博物館,古巴稱古董車為 Almendrón,通常車身長如火箭、且顏色飽和繽紛,凱迪拉克(Cadillac)、克萊斯勒(Chrysler)、雪佛蘭(Chevrolet)、道奇(Dodge)、福特(Ford)⋯⋯是古董車迷絕對會愛上的城市,時空就像被凍結在 1950 年代,讓人有種非身處現世的魔幻感。古巴之所以保存了這麼多古董車,源於 1959 年卡斯楚革命取得政權,改行共產體制,古巴與美國的關係降至冰點,1962 年美國對其施行貿易禁運等經濟制裁,使得車子、零件等等自那時起無法再更新,卻也讓古巴人練就一身修車的好本事。
乘坐古董車在大街或海濱奔馳,住飯店暢飲無限供應的免費調酒,享用一客 8 至 10 元美金的龍蝦大餐,是在哈瓦那不可錯過的低價但不失奢華的體驗。古巴消費相對低價是因為施行社會主義,教育、醫療費用全由國家買單,古巴人民教育高、治安相對良好,卻也貧困,從斑駁破敗的建築外牆也可見一斑,西班牙和法國的殖民風格建築像是被凝結在特定時空。
古巴與美國已在 2015 年恢復邦交,觀光越漸熱絡,但仍未解除貿易禁運,古董車還能修多少次?停滯的時空何時會打開?或永遠都不打開?古巴獨有的城市風景能保持多久是個未知數。而近年據傳台灣要取得古巴簽證不易,能進去的人都是一種幸運,我們永遠只能把握當下,一睹風采。(編註:本文製作期間,古巴政府拒絕承認台灣證照,至今仍在外交交涉中。)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Raychang
07. 摩洛哥: 無法說去就去的魔幻國度
天數:14 天
困難度:★★
摩洛哥,一個同時擁有藍色大西洋與金黃撒哈拉沙漠的國家,有人為了追尋一千零一夜的神秘而去;有人醉心於三毛與荷西的浪漫愛情故事;有人想要在《北非諜影》那虛實交錯的酒館中等待生命中的那個他⋯⋯。
在充滿色彩與故事的摩洛哥中,很難找到不想去的理由,但對持台灣護照喜愛自由行的人,摩洛哥卻不是說去就去的地方。個人入境摩洛哥需以郵遞方式向摩國駐日本大使館申辦簽證,該館受理後再報請摩國審查,獲發許可文件再以傳真方式傳給申請人,申辦時程約需 1 至 2 個月甚至更久,且不保證一定能拿到核可。由於申請簽證需要提出機票和行程規劃,在必須先訂機票的情況下,或許可以考慮買多段機票,先至卡達、西班牙等地轉機,萬一真的等不到簽證,至少可以馬上更改旅遊目的地,僅須放棄最後一段機票即可。
因此最保險的玩法就是跟團,因為旅行社會跟摩洛哥當地商家簽約,有在地的擔保,一般而言都簽得下來,唯簽證期程仍得預留至少 2 個半月,沒錯,就是如此搞缸,但摩洛哥就是有種讓人不得不去的魔力!尤其是當你住過 Raid 後。
Raid 是一種由摩洛哥式傳統老宅翻修的飯店類型,在阿拉伯語中為「花園」的意思,特色便是配有中心花園的回字型庭院建築。鮮豔的色彩和繁複的圖紋裝飾,令人宛如置身童話世界裡。
此外,宿於大漠也是 Must 行程,看日出日落將天上天下染成金黃,看入夜滿天星空閃耀,看沙漠生態體會生命頑強與奧妙;有些大漠中的豪華露營區甚至連泳池都有,人間綠洲莫此為甚。
雖然我們非常自豪台灣護照超好用,世界泰半國家都無需簽証即可入境,但偶有數國因種種原因,讓台灣子民千迴百轉,我們還是很珍惜這本護照,享受自由民主的空氣。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許賀雄
08. 貝里斯 ATM 洞穴:探索生與死的冒險之旅
天數:1 天
困難度:★★★★★
位於中美洲的貝里斯,是一處同時可以體驗豪華旅宿與進行驚險、困難活動的國家,此次要介紹的冒險之地,即是貝里斯最負盛名、全球最驚險刺激的探險之旅 ── Actun Tunichil Muknal(ATM)洞穴。
或許你尚未認識貝里斯,這個位於中美洲的國度比鄰墨西哥、瓜地馬拉,踏上貝里斯,可一次集齊馬雅遺址、洞穴群、叢林、瀑布,也可看見稀有的吼猴和各種珍稀鳥類,非常值得造訪、探索。其中,前往當地探訪馬雅傳奇,向來是冒險者熱門選項,尤以深入 ATM 洞穴為心之嚮往之地。
因是一趟艱困的旅程,展開冒險前需為身心好好充電,根據全球知名旅遊媒體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3 讀者票選,中美洲前 20 名最佳飯店,有 9 名都位於貝里斯,其中距離 ATM 比較近的有 Gaïa Riverlodge(車程約 50 分鐘)與Hopkins的Hamanasi Resort(車程約 2 小時 13 分鐘)。然而驅車仍未能直接抵達山洞,還得行過水路、攀爬岩石,體力與意志力皆是必要,才得以進入洞穴。
特別要留意的一點是,遊程皆需由當地專業導覽帶領並穿著救生衣、配戴頭燈,在狹窄縫隙中由導覽員引導,哪裡該側身、哪裡該彎腰摸黑前進,洞穴內經年累月成形的鐘乳石結晶在頭燈微弱照射下,神秘而美麗。而為了不毀壞文物,必須赤腳踩在破碎的陶罐上,熬過對生理和心智的雙重挑戰,才能一窺馬雅人的祭祀遺址。
ATM 洞穴裡可見人類骸骨,是因馬雅人相信雨神居於此處,每逢枯水乾旱便來此地祈雨,以活人血祭,獻祭者身分通常是貴族,因馬雅人認為血是跟神溝通的媒介,而貴族是最接近神的存在,在洞穴探險中,最著名也最令人期待的是一具被稱為「水晶少女」的骸骨,少女骨骼因鈣化而閃閃發光,雖後來經考古證實是名少年,但並不影響其散發出神秘又肅靜的氣氛,搭配耳邊地下水匯集成伏流款款流出之聲,一路的辛苦在此化為冒險而生的成就感,與對生與死、人與自然的探尋思考。
強烈推薦愛冒險卻同時希望兼顧旅遊品質的人,前往這個或許去一次就不會想再去、但絕對會留下難以磨滅印象的神秘國度中的神秘洞穴,好讓自己不留遺憾。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Blue Ice(Shutterstock)
09. 西藏:入藏難,難如登天
天數:10 天
困難度:★★★
寺廟、虔誠的信徒,曠野、湛藍的天空,平均海拔高度 3,650 公尺的西藏有「最接近天空的聖地」之稱,引人想前往朝聖。想抵達世界的屋脊,首先得拿著台胞證請旅行社代辦「入藏證」,不過即使交由旅行社,也不一定就能保證核准,一切仍只能憑運氣。接著經過近 4 小時的飛行到成都,再飛 2.5 小時抵達位於海拔 3,569.5 公尺的拉薩貢嘎機場;一落地就得接受高原反應的挑戰,因此必須備妥相應藥物丹木斯。
進入西藏,生理適應與行政程序的關卡接連而來,到了當地也須得遵照既定的行程規範,自由行的機率不高,最好一開始便交由專業旅行團打理。
一般而言,行程安排不會錯過建於公元前2世紀、西藏最古老的宮殿「雍布拉康」,以及建於 7 世紀、西藏最古老的寺廟「大昭寺」,當然,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布達拉宮」、夏宮「羅布林卡」也不會漏掉。除此之外,位於海拔高度 4,441 公尺、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措」,天上天下藍鏡互映,引人入勝,也必須一探究竟。
除了景點、風景,值得一提的還有氂牛。藏民的日常與氂牛密不可分,氂牛能做為交通工具,還能產乳,製成優酪乳、酥油等,後者還能衍伸出許多特色飲食,像是酥油茶、糌粑,是入藏一定要體驗的藏民美食。
就算有著諸多限制,仍有許多人將去西藏朝聖列為人生夢想清單,不僅因為入藏之困難,能進入已是莫大運氣,更因諸多寺廟無法拍照,唯有親臨才能沈浸體驗當地最大教派藏傳佛教的洗禮,緊鄰著磕頭跪拜的虔誠信徒,開展一場身而為人的意義探尋。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黃蓉
10. 三德山:峭壁上的修行聖地
天數:1 天
困難度:★★★
日本鳥取縣的三德山上有座投入堂,被譽為日本最危險國寶,不僅因為建於峭壁上,也因為抵達投入堂之前的路途險峻,必須手腳並用、時刻戒慎恐懼,才能平安登山、下山。
三德山被指定為日本遺產之一,乃是效法世界遺產概念、保護文化並進一步推動觀光所設。三德,意為佛教的三種根本德行,即智德、恩德、斷德;三德山日本遺產包含三德山、三德山行者道、三佛寺本堂、三佛寺文殊堂、三佛寺鐘堂、三佛寺院(投入堂),相傳通過苦行、走完涵蓋這六個點的修驗道,便能達到六根清淨的境界。
入山得結伴同行,鞋子須經廟方檢查,有金屬釘的登山鞋雖能保護人、卻會傷害腳下的土地生態,所以最好向廟方購買修行用的草鞋。沿路綠木蔥蔥、地形陡峭,攀過爬滿樹根的行者坡後便能見到建於斜坡上的文殊堂,以全木架交錯構成基礎、沒用到一根釘子,稱為「懸造」。繞著屋簷下的緣廊走,若天氣晴朗,還能望見日本海另一頭的島根縣──隱岐群島;雖然美景當前,但宛如行走在懸崖,一步差池就有可能墜谷,三德山的自然與建築,無不在提醒修道者自省之道。
最後攀過馬背崖、牛背崖,修道路途來到尾聲,總算見到投入堂,同樣是懸造建築,但其蓋在 90 度垂直的峭壁上,只能仰望、無法靠近,究竟如何建造而成,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增添幾分傳說色彩。
結束了一日三德修行,最後回到山下的寺院品嘗一頓美味的精進料理──即是僧侶所食用的素食料理,準備精進料理的過程,也是修行一環,如何一生懸命做出美麗、美味料理,都是一種練習事事全力以赴的考驗,至此修行才算告一段落。而在走過這趟非常不一樣的峭壁苦行之旅後,或許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非常不一樣的感悟。
文 ─ YuhShan 圖片提供 ─ にゃん春(ACworks)、nekko_nekon(ACworks)
PLUS! 朝聖之路:到遠方好好一起散個步
除了以上十種體驗旅程之外,編輯也特別邀請蔣雅文分享她心目中的寶物之旅。對於她而言,「朝聖之路」可說是一生當中的必去!
事實上,朝聖之路又名為聖雅各之路。現最熱門之五條路(北方之路/拿破崙之路、法國之路、銀之路/南方之路、 原始之路、葡萄牙之路)乃由西班牙南方、西法邊境、里斯本為起點,走向聖葬聖雅各的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為終點。原為宗教意義上緬懷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之路,後因西班牙大力推廣觀光與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光環,更因那些前仆後繼踏上旅途探尋人生意義,抑或是純粹享受徒步與美景滋味的旅人們愈加熱絡。
熱愛散步的蔣雅文在 2023 年秋冬交替之際,與男友毅然踏上了前往朝聖之路:法國之路的旅程。選定由 Sarria(薩里亞)步行至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
這段長 115 公里的路線是旅人挑戰法國之路中最熱門且最適合新手的,也較符合蔣雅文對「冒險家」的定義 :「冒險家有所規劃,冒險則無。我們愛玩,但我也不想讓在家等我的家人太擔心。」她平均一日走 30 公里上下,除了睡覺與進食,剩餘的時間都在走路。由於正值旅行淡季,沿途庇護所或洗衣店常常不營業,接連好幾日還遭遇暴雨,蔣雅文苦笑道:「衣服鞋子從來沒乾過。」
然而,沿途上的風景真的很美。蔣雅文彷彿頭頂放大鏡,駐足留意路上的每個細節:綻放的野花、排排站的蘑菇、蟻群辛勤搬運著小昆蟲屍體,或是雨過天青那道由雲間縫隙灑下來的光束──時時刻刻都在變幻的大自然,撫慰了日行萬步的艱辛,亦滿足了她自兒時就熱衷觀察的性格。經過長達三年的疫情時代終於迎來自由,每一個步伐,都讓蔣雅文覺得世界正以祂獨有的方式來提醒自己還活著這件事,「只要你願意踏出去,就會發現世界還是很美好。」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與尋常旅行不同,朝聖之路上的旅人僅需依循扇貝(星芒)記號不斷向前。在這段看似已經被安排好的路線上,反而讓蔣雅文覺察了從未發現的自己──不諳社交,仍鼓起勇氣在萬聖節期間扮鬼派糖果給旅人;「沒想過自己能走那麼遠。」這讓她在往後面對需要極大意志力的難關時,能把當時堅持走完的自己給召喚出來迎戰。
問及這趟朝聖之旅最寶貴的紀念品是什麼?蔣雅文笑笑她那本讓雨濕透、戳章糊成一片的朝聖者護照就別提了。「是旅伴。」她說,「能找到願意配合腳步的伴侶很不容易。」男友讓她有與世界獨處的時間,默默的陪伴她一起感受當下的美好。珍惜彼此的存在去走這麼一段路,把關乎生活最磨人的種種活成一個紀念品。記住那份相互扶持的感覺,回到日常生活時便覺得沒有什麼坑是過不去的。
文 ─ 翁于庭 攝影 ─ 戴鈺珊 Cyndi Tai 圖片提供 ─ 蔣雅文
「以十築為名, 創造豐富五感 、 充滿樂趣的生活提案」
《五感十築 X GQ》50好水之道 發行人─ 林柏源、 林鈺芳、林柏賢
「五感十築」代表「安心、好氧、好水、健康、沉靜、自然、舒適、友善、美學、珍惜」等十項建築標準,希望建築不只是建築,更能投射人們對風格的渴望。為了讓這些主張能被更多人所瞭解並擴散出去,宏國建設與GQ合作創立《五感十築》刊物,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屬於宏國建設無二的世界觀,了解每一項標準背後的價值觀,讓「十築」不只是十項建築標準,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延續創刊號「好水之道」,第二期主題是「珍惜」,面對如此抽象的主題,首先要去定義珍惜兩字指涉的範圍,珍惜的基礎點是心 裡對人事地物認定的價值與先後順序,每個人心中都有多把尺去衡量,在某個時機點以具體行為表現出是否達到珍惜的層次與珍惜的程度。以世俗價值而論,能得到珍惜的東西通常是稀有的,物以稀為貴,意思是昂貴的奢侈品才值得珍惜嗎?雖然標價是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之一,但不該視為唯一的準則。延續創刊號架構,我們依然訂出5大主題,由總共50篇大大小小的文章組成,內容包含了旅行、飲食、古董、儀式、原料、物件等等,它們的珍貴、稀有自然的、人文的、物質的、也有精神面的,我們同時邀請幾位朋友分享,把握每一刻的陪伴、相處、確切地活在當下,過去的時間最終都成了回憶的一部分,當我們再想起時只覺得嘴角含笑,不會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