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
入口

 

美好綠生活,從親生命設計開始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寂靜的春天》瑞秋.卡森。

《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07-1964)於1962年出版的一本書,這本書通過揭示化學汙染對人類、地球生態環境產生的巨大影響與衝擊,啟發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環保意識,從而推動了日後環保主義的發展,是本極具影響力的自然文學經典作品。
近六十年過去,這本書就像一堂不間斷的生態永續課程,引領人們在日常生活的各領域間,以謙虛成熟的態度,學習與大自然共處。

與大自然謙卑共處,讓生態環境得以永續。(Photo by Ali Rashtbari on Unsplash)

親生命設計 創造與自然的聯繫

人類應該如何與大自然共處呢?美籍生物學家、博物學家暨普立茲獎得主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提出,人類具有「親生命」(Biophilia)的本能,意指人類對自然環境具有情感依戀,也有和其他生命體的連結需求。然而,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化學汙染的加劇和大量人造物質的湧入,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當建築林立,人造環境越來越多,在平衡生活空間與大自然時,親生命性設計的導入,也越來越重要。親生命性設計(Biophilia Design)的概念,是指將大自然的元素,搬到建築裡,透過植物、日照、水景、花紋、通風等設計型態,幫助人們創造能穩定情緒、健康放鬆的空間環境。




打造親生命性設計的辦公空間
從地毯到盆栽,適當在辦公空間置入親生命性設計,可穩定上班的心情。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天之中,待在辦公空間的時間會比居家空間更為長久,面對各種會議、報告、KPI的壓力,辦公空間更需要親生命性設計的融入,才能適時穩定心情。


打造親生命性設計的辦公空間,可以從五感出發,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幾種方式進行:

  1. 視覺:建立一面綠色植物牆於門口或接待處,進入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綠意,可以頓時讓人感到涼爽和放鬆。若無法進行大面牆的規劃和維護,也可以在角落放置蕨類植物,或在個人辦公桌上放置小盆栽。在挑選掛畫時,描繪自然景色的畫像也會比藝術畫更能使辦公壓力得到緩解。
  2. 聽覺:SPA館常用舒緩的海浪或風聲當背景音樂,為來賓營造放鬆的氛圍。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自然界的聲音對健康多有助益,比如水的聲音可以改善情緒、鳥的聲音可以減少壓力和煩惱。有建築設計師將聲音感應器配置於辦公走廊,有人經過時會響起鳥鳴聲;或在牆面安裝擬似瀑布聲的瀉流裝置,用自然的聽覺元素來舒緩人心。
  3. 嗅覺:當我們踏入戶外時,那剛下過雨的清新味、收割的青草味、綻放的玫瑰花香等自然香氣,總是能治癒心情。安裝通風設施與風道,讓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同時將自然的氣味引入室內,可達到提神醒腦、安撫身心的作用。
  4. 觸覺:光腳踩在沙灘上或撫摸毛孩,可刺激腦內血清素分泌,使心情保持愉悅感。在辦公室休息區,適當地加入石頭、沙質感的地毯、人造毛皮靠墊,可以增加舒適的感覺。但要注意陳設空間占辦公空間的比例約45%至50%即可,以免設置太多反而降低大腦活動的速度。



辦公室設置戶外休憩空間,綠意融入的造景環境,使心情倍感放鬆。

建築,是人類生活文明的演進,而平衡大自然的美好與生活文明的方式,就是將親生命設計融入生活,讓建築與大自然彼此尊重,一起共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