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
入口

 

地球解方/「住」進永續理想屋宅 解放城市居住新想像

本文轉載自:倡議家

今(22)日,由國內三大建設公司共同出席「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年會」,以「開展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為題,一齊展開新建築的思辨。論壇由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擔任主持人,邀請宏國建設執行長林鈺芳、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發表對新建築的願景與展望。


「開展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由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擔任主持人。 攝影/張皓婷

五感十築創辦人林鈺芳:永續健康建築 實踐生態烏托邦

宏國建設執行長、五感十築創辦人暨創新長林鈺芳分享,宏國建設在營造業已耕耘長達一甲子的時間,創造上萬人家的家園,團隊最具代表性且世界上最高的綠色建築為臺北101。


宏國建設了解建築對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積極推動新創品牌「五感十築」,以專注永續健康建築,實踐「生態烏托邦」理念為品牌精神,期許對人環境與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林鈺芳進一步表示,燈泡、冷氣等發明大幅改善環境舒適度,隨世界人口暴增,建築衍生許多環境議題,尤其建築物更佔全球耗能40%,不僅耗能同時也造成人體健康的威脅。宏國希望利用新建的科技,透過創新設計,改變建築的使用方式,提供給人們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宏國建設執行長、五感十築創辦人暨創新長林鈺芳 攝影/張皓婷

林鈺芳舉位於敦化北路具有34年資歷的宏國大樓為例,團隊耗時八年的時間,從改善空氣品質,通風換氣系統全面升級,全棟空調系統使用過濾設備好減少PM2.5。


在通風改善上,使用創造流體力學模擬區域通風,提供舒適的地下室停車場環境,採用節能控制自動管理,效率控制能源使用,不僅大幅改善全棟空氣品質測試,更榮獲美國綠建築協會LEED白金級認證,證明老建築同樣能達到環保永續與環境共生、共存的目標。


近年來,五感十築期許在宜蘭創造生態烏托邦與理想的移民居住地,大量的空地不但可以降低熱島效應,還可以讓社區裡的居民與毛小孩不分年齡,擁有更多的戶外行動空間。


在建築上,五感十築也做了許多努力,將樓梯設置在入口處,可以讓居民更容易上樓,還在不同樓層,眺望不同的風景,創造與鄰居交流的契機,得到健康社區三星級全球最高分的認證,期許打造人與人、人與環境共生,具新鮮感與新樣貌。



「開展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為題,一齊展開新建築的思辨。論壇由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擔任主持人,邀請宏國建設執行長林鈺芳、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發表對新建築的願景與展望。 攝影/張皓婷


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從建築到城區 不只賣屋更是城市經營

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表示,他所關心的是軟體部分,以及人們住在建築裡面,未來的樣貌會是什麼樣子?張勝安想以一個開發業者、不動產業者身分,與大家分享怎麼樣打造低碳生活。張勝安指出,大家都知道營造業是製造污染的大戶,但冠德用整個集團來努力,包含冠德建設、根基營造、環球購物中心,由建物生命週期角色分別,可分為投資設計、工程營造與商場經營三種角色。


張勝安認為,建築帶來城市文明,卻無法維持環境永續,尤其建築行業佔全球碳排放量的37%,其中維持建築物的日常使用耗能比約占6成。有了這樣的認知後,業者在建築製造過程之前,我們是否能在建築物蓋好前,先為往後的耗能著想,使後面的存續、維養達到最經濟的效果,除了致力建構良好的建築空間外,更重要的是打造永續生活。


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 攝影/張皓婷

冠德建設在地耕耘超過四十年的時間,在經歷過三次較大的轉型,未來冠德建設將以ESG永續發展為核心,致力翻轉土地能量,以推動永續城市為企業願景。為了實現這份願景,張勝安表示必須從土地開發源頭著手,勇於改變過往的經營模式,過去的營造業者,將建築物蓋完銷售完畢後,與消費者的關係便告一段落。現在冠德建設在銷售後續,投入更多城市經營的理念,把服務配套加諸到後續,打造和過往個案不同的生活體驗。


同時擔負企業責任,與台大管理學院攜手合作,以環境永續、循環經濟、低碳設計、數位智慧及健康生活為精神,打造最具特色的台大未來教室,內部使用高達75%循環再生建材及85%環保建材,僅僅21天完工,比起過去的工法,施工現場更乾淨、整齊,汙染降到最低,希望未來使用教室的學員了解永續的重要性,同時期待台大培養更多ESG專業人才。


此外,冠德建設在2022年完成五個弱勢家庭修繕服務,於2023年展開「一工地守護一家庭」方案,均獲得很好的回饋。在環球購物中心部分,則是推動愛循環,妥善運用百貨公司撤櫃材料,去年度與銘傳大學建築系合作,以餘料幫助桃園的國小圖書室。張勝安相信在永續的道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期許結合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為打造永續生活圈而努力。


「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年會」-開展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 攝影/張皓婷

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新永續方案 建設為本業,跨足地產休閒與能源事業

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表示,將捷建設除關注建築以外,近年來開闢永續道路的永續方案,以建設業作為本業,同時跨足地產休閒與能源事業,從建築的土地開發到後續資產經營,將捷建設所做的是一條龍的整合服務。


林莉婷指出,人有百分之七十待在建築物從事生產、居住、休閒各項活動,一棟建築物的完成對地球資源的消耗非常大。「大家常常看到有新大樓完成,但是你們知道房子的設計,是幾年前完成的嗎?」林莉婷進一步分析,一般建案的設計約是五年前完成,都更案可能是十年以前。然而這麼長的時程,無論工法、材料,往往都是從一開始的設計就設定好,因此,一位建築人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永續議題的重要性。


長年來,將捷建設依循ESG精神,格外關注環境保護,不僅推動組織型碳盤查,遵守《氣侯變遷因應法》,規劃友善環境建築,積極導入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認證,同時發展台灣地熱發電綠色能源、成立清水第一座地熱教育館,培育國內專業人才、推動地熱科普教育,同時在住宅社區導入地熱發電。


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 攝影/張皓婷

在地方創生上,將捷建設藉由建築地景與生態環境,結合風土人文活絡地方產業,積極投入社區關懷,舉辦系列社區講座,期許知識的傳遞連結彼此,打造全齡友善的社區,致力推廣「Living Well齡聚里」精神,捷建設多年的理念,獲得2021年台灣企業永續獎銅牌的肯定。放眼未來十年願景,將捷建設未來將朝結合永續發展政策之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林莉婷舉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的案子,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為例,在歷史人文與自然資源薈萃的場域,昔日國際舞台的第一線,將捷建設如何在淡水打造一處適合當地,富有人文、歷史與生態的園區特色?



「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年會」-開展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 攝影/張皓婷

林莉婷分享,在施工前評估,將捷建設邀請永續生態專家,耗時一年展開自然生態、地理水文的深度調查,積極保留原生樹種,整座基地有百分之八十的邊界,以生態工法將工程與自然結合。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所堅持的生態工法,獲得了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的認證,經營層面則是與當地的友善夥伴共創,在園區的展演空間內,打造在地職人、農友、文化工作者的展演的舞台,邀請旅人們體驗淡水特色,打造共榮、共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