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
入口

 

《五感十築 X GQ》珍惜的藝術|老派之必要!從保留傳統的人與地方,看見生活裡的珍惜風景

「老」不只指涉「過去」,更意味著「值得珍惜」,才能誕生於不同世紀,卻一路被細細保留至今。本篇文章帶你看見保留傳統的人與地方,體會老派生活的美好況味。


1. 行走京都,看見念舊的力量


做為日本傳統文化與心靈原鄉,千年古都京都不光是在視覺上古意盎然,至今仍有諸多世代傳承而來的生活智慧被珍視著,不斷在日常中上演。


走進俗稱「鰻魚睡覺的床」的京都傳統町屋,昏黃的燈光讓門面窄縱深長的房子顯得氣氛幽微,即便經過改裝整修後的町屋,多數人仍不追求四處皆明亮的空間,而保持著鬆弛有度的照明;白天之時,也盡量不靠後天裝設的燈光,僅透過門面不透明的窗子又或位於房子中央的「坪庭」,依賴著幽幽的日光,空間裡有光有影,有明有暗,就像一幅深深淺淺的水墨畫。這種作家谷崎潤一郎所形容的「陰翳之美」,京都人最懂。


居住在老屋其實並不若現代住宅來得舒服,不過京都人守護傳統建築的精神倒看得出他們的驕傲,特別在打掃之時。為了不傷及老屋及榻榻米,盡量不用快速便利的吸塵器,而靠著傳統的掃把、白抹布清掃擦拭。甚至打掃道具也是有京都人的講究。曾聽僧侶說過,「這掃帚是來自三条大橋旁的內藤商店的棕櫚掃帚。」超過 200 年歷史的內藤商店自是京都人的驕傲,而這樣具年代的店家在京都為數不少,且遍布各行各業。京都人是很難背叛世代長期支持的店家的。


在變化速度超快的今天,京都依然受到日本人與來自世界各地旅人的熱愛,是否也與京都人念舊、珍視關係和靠著古老智慧生活所營造的獨特氣氛有關呢。


2. 走進廟宇,讀懂文化維護的重要性


淡淡的自然光灑落在修復中的門神上,修復師循著清潔、加固、填補、全色、上保護層的多道工序下,緩慢卻紮實的將此前縝密試版的成果,逐漸還予百年門神昔日的光彩。


「百廟門企劃」由 TSJ Art Restoration 蔡舜任藝術修復工事發起。蔡舜任早年在美術系就學時接觸到油畫修復,畢業後更赴歐洲深造修復技藝。2012 年返台後,在修復畫作時偶然遇上收藏門神的民藝類藏家,成為他投入修復廟宇的契機。而「百廟門企劃」則是個平台機制,連結有意投入的「管理方、企業、專業修復人才、第三方監督機制、社會大眾」得以公開對話,並在眾人的支持與推動下永續傳承在地文化經典,同時也培育更多專業修復人才。



目前已完成修復之案例為台南馬公廟、台南普濟殿與嘉義關廂境廟,三者門神皆由府城第一畫師潘麗水繪製。蔡舜任認為,門神的美感在於碩大而精美,在畫師的巧手下,無論是髯鬚或炯炯的四方眼都極為生動,再加以紅黃藍綠黑白金的濃烈用色,威武且吉祥,可說是傳統廟宇最具代表的象徵精神。「台灣保有最完整的門神,卻同時也是頹圯最嚴重的地方。」這便是為何他決心發起「百廟門企劃」的原因。


理解萬物皆抵不住時光洪流,「正因如此,才彰顯維護的重要。」蔡舜任如此表示。


3. 散步大稻埕,感受老宅與人的永恆關係

喧嚷的大稻埕,現時新舊並存,但仍難掩往昔的風華姿態。需由民樂街 66 號後棟進入的 Aka Cafe,是往昔 1920 年代有「大稻埕三仙」稱號的郭烏隆於 1930 年代所建用以自住的洋樓建築。有別傳統街屋面寬僅 5.45 公尺,親力改建與維護的建築師暨店主 Neo,初照面時便相當驚豔於它 10 公尺的面寬、層高三樓與別致的水池花園。原先僅是想找個倉庫安放自己收藏的老家具,但實際把家具放進來後他深感惋惜 ── 這麼美的宅邸,應該要讓更多人也體驗到。


OscarLiu0932000031

於是,Neo 除了打開中軸線讓室內外更為連續與通透外,其餘皆延續老宅大正浪漫東洋交融的風格。室內的日式花藝與綠意盎然的花園,亦是他加強浪漫氛圍的方式。Neo 也透過舉辦藝術沙龍與音樂會,希望藉著交流生活美學來活絡空間。近日,他正著手規劃沈浸式劇場體驗,期盼來客能與老宅擦出新火花。


OscarLiu0932000031

兒時因外婆家在大稻埕,成人後也在附近工作,Neo 對此地感情甚篤。問及此區是否有特別喜愛的老宅形式,他提了位在貴德街的陳天來故居(現為錦記茶行)。其三層樓的洋樓式建築、富含愛奧尼克式柱與垂花裝飾及多扇拱窗,讓鍾情大正浪漫時期的 Neo 相當傾慕,而他一手打造的 Aka Cafe 亦是承襲此風格。


OscarLiu

OscarLiu0932000031

訪問尾聲問及 Neo,是否能再多談一些關於老宅與人之間最直接的互動?他閉上眼微笑問道,今天天氣很好對吧?「我享受陽光灑進庭院的美好。雖然這樣的心情是一瞬的,但無比真實。得以細細品味這美好的一刻,就是我認為的永恆。」

文 ─ 徐銘志、翁于庭 插畫 ─ 陳克旻 圖片提供 ─ 蔡舜任藝術修復工事、Neo


「以十築為名, 創造豐富五感 、 充滿樂趣的生活提案」

《五感十築 X GQ》50好好珍惜 發行人─ 林柏源、 林鈺芳、林柏賢



「五感十築」代表「安心、好氧、好水、健康、沉靜、自然、舒適、友善、美學、珍惜」等十項建築標準,希望建築不只是建築,更能投射人們對風格的渴望。為了讓這些主張能被更多人所瞭解並擴散出去,宏國建設與GQ合作創立《五感十築》刊物,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屬於宏國建設無二的世界觀,了解每一項標準背後的價值觀,讓「十築」不只是十項建築標準,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延續創刊號「好水之道」,第二期主題是「珍惜」,面對如此抽象的主題,首先要去定義珍惜兩字指涉的範圍,珍惜的基礎點是心 裡對人事地物認定的價值與先後順序,每個人心中都有多把尺去衡量,在某個時機點以具體行為表現出是否達到珍惜的層次與珍惜的程度。以世俗價值而論,能得到珍惜的東西通常是稀有的,物以稀為貴,意思是昂貴的奢侈品才值得珍惜嗎?雖然標價是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之一,但不該視為唯一的準則。延續創刊號架構,我們依然訂出5大主題,由總共50篇大大小小的文章組成,內容包含了旅行、飲食、古董、儀式、原料、物件等等,它們的珍貴、稀有自然的、人文的、物質的、也有精神面的,我們同時邀請幾位朋友分享,把握每一刻的陪伴、相處、確切地活在當下,過去的時間最終都成了回憶的一部分,當我們再想起時只覺得嘴角含笑,不會遺憾。


本文轉載自GQ:五感十築 X GQ》珍惜的藝術|老派之必要!從保留傳統的人與地方,看見生活裡的珍惜風景